近年来,偏关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深刻践行“两山”理念,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黄河长城文旅资源优势,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依托黄河、长城两条一号旅游公路,坚持以老牛湾为龙头,着力打造“一河五渡五金花”黄河风情小镇示范带和“一城一营六古堡”长城风情小镇示范带,构建起“一核两带”全域旅游新格局,走出农文旅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偏关路径。长城一号旅游公路偏关老牛湾段入选全省旅游公路28个精品示范段之一。老牛湾村获得“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和“农家乐特色村”双称号,入选“中国慢生活休闲体验区”,被中央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小组评为第七届全国文明村。2025年上半年,全县累计接待游客24.3万人次,同比增长11.1%。旅游总收入4432.24万元,同比增长19.7%。
一、规划引领、全域布局,擘画农文旅融合发展新图景
坚持高点定位,规划先行,强化顶层设计,紧紧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及建设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全省布局,在全县“十三五”“十四五”规划以及2035年远景目标中,都将农文旅产业列为战略性支柱产业。编制完成《偏关县全域生态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山西偏关老牛湾景区总体规划》《偏关红门口地下长城景区总体规划》等总体规划,明确目标定位,突出地域特色,将老牛湾村、乾坤湾村、万家寨村、关河口村等古村落串点连线成片规划,为未来5年乃至15年发展提供前瞻性、可操作的发展路径与目标。特别是在全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庄规划编制当中,为文旅项目建设和文旅产业发展留足空间,确立了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总体思路和主导产业地位,营造了全域化推动、全场景构建的浓厚氛围。
展开剩余81%二、高位统筹、全链创优,夯实农文旅融合发展新基础
坚持文化为魂、景区为形、发展为韵,围绕六要素配套,高端谋划、高位统筹、高标准推进,着力提升新载体、打造新场景、拓展新业态,推动农文旅产业全链条融合发展。一是建好龙头强带动。聚焦老牛湾龙头景区提档升级,总投资1.24亿元建成老牛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基础设施明显提升,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引进西贝餐饮集团投资5300余万元打造“老牛湾”品牌冰滴醋酿造展示及高端民宿项目,特色产业进一步巩固;采用大棚鱼菜综合种养模式建设鱼菜共生大棚3座,配套建设总库容406m³的冷库和小型包装车间1座,形成集研学、观光、采摘等为一体的乡村休闲体验基地;投资1400多万元建成日处理能力500吨的老牛湾污水处理及给排水管网,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实现日产日清;提标改造老牛湾民宿200间,重新整合组建游船公司,成功启动老牛湾码头规范化运营,并引资盘活闲置资产,提标改建码头民宿和星空酒店,提升景区接待能力。同时,老牛湾国家5A级景区创建工作全面启动,老牛湾古堡修缮项目即将启动,老牛湾环村道路和码头道路提标改造、黄河长城生态文化旅游复合廊道建设等项目快速推进,与准格尔旗、清水河相邻景区共启“三地联盟”,深度参与“黄河几字弯”区域协同发展,加快把老牛湾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志性黄河文化旅游景区。二是补齐短板强基地。偏关是“中国糜子之乡”“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谷子)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从荣获地标认证的“偏关小米”“偏关羊肉”,到承载乡愁的莜面、豆腐、海红果,六大地标产品让黄土风味香飘四海;《羔肥羊一体化饲养与管理技术规程》省级标准的诞生,推动44万只生态羊、32.2万羽健康鸡规模化养殖,其中偏关永奥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非笼养鸡蛋出口澳门,绿色有机农业撑起绿色未来。投资15.98亿元全长133公里的黄河1号、长城1号旅游公路全线贯通,准朔铁路、灵河高速公路相继建成通车,336国道改线工程顺利竣工,“快进慢出”全域旅游交通体系日益完善;特别是低空旅游项目加紧推进,必将为偏关绿色文旅插上腾飞的翅膀。引进斯维登集团成功运营关河口驿站,引进山西红门口旅游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成功运营红门口地下长城景区,特别是黄河·乾坤集高端民宿成功运营,全县餐饮、住宿等保障水平显著增强,加上桦林堡、高家上石会等乡村民宿的打造,为全域旅游提供了有力支撑。今年,还创新建成乾坤湾共享有机农场,偏关黄河宿集成功获批“山西省总工会职工疗休养基地”,为乾坤湾省级旅游度假区康养旅游注入新活力。在此基础上,启动乾坤湾黄河宿集全国甲级民宿申报工作,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推进景区及民宿托管运营,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在黄河沿线打造的以老牛湾、乾坤湾、万家寨、寺沟、桦林堡为主的“一河五渡五金花”黄河风情小镇示范带,在长城沿线打造的以老营城、水泉营、柏杨林堡、地椒茆堡、草垛山堡、滑石涧堡、南堡、小营堡“一城一营六古堡”长城风情小镇示范带,两条廊带建设成效初显,加上国家卫生县城成功创建,人居环境不断创优,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同时,偏关县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顺利推进,“三个一批”旅游公路沿线特色乡村驿站逐步建成,县城南门古城南城台、水西门保护修缮等项目基本完工,全县从县城到乡村到景区旅游基地效应不断增强。三是优化服务强保障。推进平台公司——老牛湾文化旅游产业有限公司盘活资产、市场运作,依托关河口驿站建成全域旅游集散中心,建设偏关县智慧旅游大数据中心,实现购票、咨询、天气预警等一站式服务,为旅客提供全方位的旅游服务;积极组织参加省内外农文旅活动,加大全县农特文旅产品营销推介,架起了偏关好物和广大游客之间的桥梁。创新注册运营“与偏同行”“与关同程”2个抖音账号,直播宣传推介偏关景区景点、特色民宿、特色产品、历史人文,文旅市场活力充分释放。进一步完善黄河1号、长城1号旅游公路39个观景台和停车场建设,为游客提供高效便捷服务。大力推动景区“厕所革命”,新建公共卫生间38座。以“三关联动”为牵引,依托独特的黄河长城文化资源,持续举办“对话老牛湾”系列访谈栏目,邀请蒙曼、任志宏、纪连海、钱文忠等知名学者助力偏关;隆重举行“中国年·偏关味”消费活动,香脆可口的糜子锅巴、鲜美地道的黄河鲤鱼、香郁醇厚的偏关羊肉、酸爽醇香的偏关酸饭、金黄软糯的偏关油糕,加上偏关凉糕、偏关羊杂,偏关味道成就“糜好生活”;成功举办“龙华韵・古关情”“2025骑行大美偏关”、“黄河作伴观长城 慢游诗意老牛湾”、“黄河长城牵手地 风光壮美偏头关——5.19中国旅游日”等系列文旅活动,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有效提升了偏关县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围绕慢食、慢居、慢游、慢业、慢情、慢养“六慢体验”,着力打造“老牛湾国际慢生活区”,不断擦亮黄河长城、自驾宿营、冰雪体验、康养休闲四张名片,“诗意慢生活、北方桃花源”文旅品牌进一步唱响,农文旅全产业链条不断优化。
三、开拓赛道,全新踏浪,激发农文旅融合发展新活力
坚持打好底色、挖掘特色,擦亮秀色、做足成色,积极开拓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旅促农新赛道,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一是发展“红色”研学游。深入挖掘全县红色文化旅游资源,打造红门口地下长城景区,建成水泉镇红门口、楼沟乡柏家咀2个党性教育基地,通过举办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发布红色旅游地图等方式,擦亮红色旅游品牌。与同济大学、山西传媒学院等省内外多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建成老牛湾写生艺术研学基地、红门口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乾坤湾村文化产业智库合作基地;与大驾光临旅行社有限公司合作,面向全国青少年,开发“边塞历史文化”、“长城黄河文明”“农耕文化体验”等研学亲子游项目,着力打造高端研学旅行目的地。
二是壮大“绿色”生态游。立足黄河入晋第一县的重要生态承载区和黄河文化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的定位,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深入推进“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突出“绿色打底、山河为骨、文化铸魂”,“增绿、补绿、护绿”统筹推进,“绿化、彩化、财化”同向发力,大力弘扬“偏关绿魂”,建设黄河沿线10万亩生态绿化带,实施黄河1号旅游公路沿线1.85万亩高标准生态景观廊道建设工程,打造“春花烂漫、夏日青葱、秋色斑斓、冬浸水墨”的四季景观效果。今年,首次组织开展了“黄河长城握手处我在偏关有棵树”生态认领活动,累计参与人次1200余人,认领树木3000余株,以“云端播绿+线下扎根”的创新模式,云上线下汇聚各方力量,为黄河岸边再添新绿,共同奏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时代乐章,以绿色赋能农文旅融合发展。
三是推动“彩色”休闲游。立足良好生态、清新空气和舒适气候,打造一批景区周边游承接地、农耕文化游体验地、康养休闲游目的地、近郊乡村游休憩地。乾坤湾村依托“鱼菜共生”设施观光农业项目,建设“鱼菜共生系统及观光采摘设施大棚”4座,智慧大棚1座,通过将温室大棚果蔬种植与工厂化养鱼二者有机结合,实现“一水两用”“一棚双收”,吸引游客和学生体验田园采摘乐趣,村民通过土地流转、产业就业等多种渠道,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乾坤湾共享有机农场与黄河·乾坤集联合共建,五彩斑斓的农田作物、鲜美生态的时蔬产品、壮美雄奇的自然风光、轻奢脱俗的特色民宿,让农文旅融合完美呈现、游客流连忘返。
来源:偏关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
发布于:山西省华夏配资网-杠杆配资平台哪家正规-在线配资交易·加杠网-配资平台哪个好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